Google不作恶?我们都笑了...

西元2011年3月23日,Google宣布关闭中国境内服务器,google.cn指向Google香港的简体中文服务。同日,网友们自发组织起来到Google中国总部门前「非法献花」,并在「草泥马之歌」中进入高潮。对于「Google重返中国市场」,中文互联网有着执念的幻想。每隔一段时间,总有媒体对一些信息进行捕风捉影,幻想Google又开启了重返中国市场的进程,意淫出种种时间表和路线图。它们天真地想象这个重返会给一个散发恶臭的局域网咸鱼摊带来冰镇可乐,但可乐毕竟只是「肥宅快乐水」,功效有限,也不过徒增骨质疏松罢了。

在数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出现之前,那些史前人类对互联网有着天然的想象。互联网公司是真实世界秩序的对抗者,硅谷是实践政治正确的良心。共享、互助和去中心化的开放互联,的确是互联网精神之所在。但理念的天国在现实中不堪一击,这些信息孤岛依然按照经济规律运行。信息孤岛并不止是由微信所构筑,Facebook同样在卖力添砖添瓦,它们把原住民当作免费劳力驱用。在信息孤岛中,原住民在筑墙者们的操纵下生产数据,这些数据成为它们发家致富的神圣秘密。有人不禁大声疾呼,「互联网,已死」。同样的幻灭也会发生在Google这里,毕竟Google是一间上市公司,它对股东负责,追逐利润。许多人把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寄托在一间托拉斯式商业寡头公司之上,这种寄托因其自身的资本逻辑必然是脆弱的。不经意间轻轻掉落,就会破碎了一地。

说起竞价排名的罪恶,我们都会众口同声讨伐百度。参与杯葛百度,已然成了中文互联网的政治正确。人们在细数百度种种罪恶的同时,不忘忆苦思甜,回忆一下Google带来的种种美好。其中一个恩赐就是Google的纯净搜索,一个没有莆田系迫害魏则西的搜索。可惜Google的历史并不是那么清白,它的罪恶并不比百度少一些。Google和百度一样,它的主要营收是贩售广告。虽然都是依靠广告收入,Google比百度稍稍好一点,毕竟百度宣称它的广告不是广告,而是竞价排名,不接受广告法监管。但这一点也不影响Google不做黑心广告。

2003 年,Google 因为网络药品广告问题接到美国国会三个不同委员会的调查质询。但就像百度丑闻曝光后的反应一样,Google >设立了一些机制,但虚假医疗广告没有消失。

直到 2009 年。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钓鱼执法,找了个假药贩子去 Google 投放虚假医疗广告。而 Google 广告销售为他配了个专属客服,教他如何绕过 Google 本身的过滤机制。

最终 Google 为此付出 5 亿美元代价,承认了医疗广告问题。从那以后,Google 重新修改了广告投放的规则,根据这些规范,去审核、清理广告。接下来的一年,Google 一年中撤掉了 1.3 亿虚假广告。1

莆田系医院的美国同行,一个卖假药的骗子,名叫大卫·安东尼·惠特克(David Anthony Whitaker)。因为卖假药,他面临长达65年刑期。45岁的大卫还是中年人,从中年到老年在监狱度过,大卫自然不甘心,于是他向美国政府举报Google刊登假药广告,以期获得减刑。FBI安排他去钓鱼,给他一个假的公司身份。

他将以贾森·克林特(Jason Corriente)的身份出现,是一家虚构的罗德岛州营销公司Maxwell and Associates的「首席执行官」。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为其开通了一个800电话号码、一个银行户头和一项代客接听电话服务。他的任务是:为SportsDrugs.net购买广告,这个网站出售来自于墨西哥的人类生长激素和类固醇,且无需医生处方。

骗子化名贾森,联系上谷歌广告业务员,花费每个月2万美金的广告费,得到谷歌广告业务员一对一的专门服务,业务员就手把手教他如何规避谷歌的自动屏蔽政策,让他的卖药网站得以出现在搜索页面上。在谷歌代表的帮助下,惠特克花了2.5万美元做广告,选定了一系列措辞明显的搜索关键词,比如说「流产」、「流产服务」、「药物流产」和「RU-486」等。在购买这些广告的过程中,谷歌从来都没有对其亮过「红灯」。短短三个月内,谷歌在这个虚假网站上赚取广告费近20万美元。2

同行之间不能说的秘密,搜索引擎赚黑钱的套路都是这样步调一致。Google向美国支付了5亿美元的罚金,并承认通过关键字广告帮忙卖药,但它的卖假药的恶行并没有被公之于众。宣称「不作恶」的Google,在赚钱和理念之间,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赚钱。在监管之下,它被迫做出了改变,引入第三方机构依据美国法律审查药品。虽然卖过假药,但在很多人看来依旧技术范小清新的Google,来到法外之地是不是就不贩售人血馒头了?

打开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网站记者看到,在页面的最上方和右方等明显位置都标明着赞助商链接的标志。记者在输入「糖尿病」、「偏瘫」、「中风」等关键词后,一些宣称对疑难杂症有很好的「治愈率」、「有效率」的内容出现在了赞助商链接的网站里。

记者随意打开一家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糖尿病研究中心」的网站,网站宣称他们这里有一种号称「进入中南海国家老干部中心的特供药」能够根治糖尿病,有效率达到100%。3

Google和它的免费宣传队自然可以宣称他们不卖假药,嘲笑一下百度吃的人血馒头。从Google的黑历史看,它的话语并没有落到行动上。美国人可以依靠他们的监管强制Google下线假药广告,那我们怎么办呢?要知道,我们还是生活在一个关起门读书都要莫名其妙消失的化外之地。商业公司追求利润,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没有王法限制,赚钱就好。还在化外之地苦活的我们,难道只能自求多福,学好数理化,才能识破骗子们帮凶的伎俩吗?商业公司并不会只做慈善,主动帮我们把世界变好一点点。自己的国家自己救。

谷歌新总部就像一座「可移动的中央公园」,总占地26万平方米,除了跑道、自行车道以及停车场,还慷慨地规划了12万平方米绿地。

Google不会主动帮我们把世界和我的国变好一点点,可做Google的雇员还是幸福的,它是许多程序员神往的工作胜地。并不只是因为它家薪水高,它有各种员工福利。Google雇员都是自带光环,周身都散发出耀眼的职业自豪感。

一百年前,工厂工人成立工会并举行罢工,要求改善工作条件和限制工作时间。如今,硅谷的员工却颂扬自己遭受的剥削。一款流行T恤上写着「朝九晚五属于无能者」(9 to 5 is for the weak)。一个名叫基思·拉布瓦(Keith Rabois)的风险投资人最近在Twitter上炫耀自己工作18年,休假时间不超过一周。渴望成为扎克伯格的人被告知,创业就像加入海豹突击队(Navy SEALs)一样。对某一类人——通常是年轻、男性——来说,磨难也是诱惑的一部分。4

华为雇员自愿加班的新闻,经常会成为中文互联网的头条。但这个「自愿」是华为雇员和家属们的怨声载道的自愿。包括Google在内的硅谷公司在这方面就厉害了,它不作恶,只作精致的恶。它有魔力让员工心甘情愿加班。

你要是觉得那些科技公司提供高薪资、高福利是出于善意,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相反,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员工能够更加卖命工作。这样一来,员工们就无需为吃饭、穿衣、出行等琐事耗费心力,省下的时间可以更好的为公司工作。正如南加大商学院Gerald Ledford所说的那样,那些科技公司用「金手铐」将员工拴在了工位上。其实细究起来,很多福利都是假象:「不限期的假期」意味着「尽可能少休假,多休一天都需要胆量」……

为了更好地给企业干活,劳动者都需要休憩的时刻。一台机器都需要定期停用维护,出卖劳动力的人们当然也可以休息,这样才能更好为企业提供自己的剩余价值。休息区的甜品、咖啡和健身房的跑步机,这些都是了程序员的健康。雇工们需要再为Google健康工作五十年。Google需要高阶程序员,而高阶程序员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在北美,像高阶程序员这样昂贵的物件,哪个老板会不爱惜?

Google可能对于男性雇员来说是福利天堂,可对女性雇员就落到了人间。反对性别歧视,硅谷奉行的政治正确。「相比男性,女性在生理方面似乎并不适合从事科技类职业」5,这样的性别刻板更加使得女性程序员在理工科直男的世界中处于不利地位。

Google 虽然一直对外宣称他们有在提高员工的女性比例和改善她们的工作环境,确实,Google 公布的数据也表明该公司对女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近期,美国劳工部对 Google 提出指控,认为后者歧视其女性员工。6

「我們發現在Google整體勞動環境中,針對女性有系統性的薪水差異。」美國勞工部代表Janette Wipper在聯邦法院聽證會上指出。

美國勞工部表示,他們已握有「有利證據」,足以證明Google總部的常見職位,對女性的歧視相當明顯且極端,就算在性別比例懸殊的科技產業中,也算是相當嚴重。7

Google不仅在同工同酬方面对女性雇员实施系统性压迫,那些把反对性别歧视挂到嘴边的理工直男也会对女性同事进行性骚扰。

「他的手擦过她的胸部」

「男性同事用威士忌替换了她的饮料,并对此笑了起来,」 李的诉讼状态。「男性工程师几乎每天都会向在她身上射击nerf球和飞镖。」

李说,「有时候,」 男同事发出她「令人不安和奇怪的信息。」 有人问她是否想要「水平拥抱」 。另一位同事「在她的公寓出现了一瓶酒,并提出与她共事,以解决她在用她的一台设备时遇到的问题。」 李「要求他离开,但他拒绝了。」

Lee声称,她被一名醉酒的男性同事殴打,「原因没有明显的原因,工作场所的男子不断地嘲笑她,原告在她26岁时开始在Google工作,而这种文化是唯一的她知道的职业环境。」8

在#metoo运动反对性骚扰风起云涌的今天,满口仁义道德的Google也不能独善其身。它作为一间商业公司和所有它麾下的被结构的直男并不难脱离直男秩序生活在真空之中,所有的性别歧视和性骚扰等等都不过是男权社会的表征。当我们说Google不作恶的时候,是在说它只是在遵守最基本的商业规则和当前的社会道德底线。同样的法则,依然表现在它怎么对待用户和产品。

Google reader是一个人民群众喜爱的RSS阅读器。2013年Google因为觉得这个产品不怎么赚钱,决议关闭这个产品。上千上万的用户发起联名请愿,祈求Google不要关闭它,但Google无动于衷。这里的逻辑太简单了,它只要赚钱,不赚钱就被关闭。群众非常喜爱但不赚钱的产品,被Google关闭的例子太多。Gtalk是一个基于开源协议的聊天软件,深受geek们的喜爱。Google强行下线Gtalk后,想把用户关系导入到一款新软件,但并没有成功。很多用户已经不再相信它,也不会再用,这样的软件自然也不会成功。所以,因为没人用,Google几乎需要每年都要推出一款新的聊天软件。

资本逻辑决定产品存活,这种做法太过赤裸裸。从羞答答的情怀出发,很多产品才有赚钱的可能,Google太笨吗?它不过是太商业而已。一个跑得快的机器人,萌到所有人,被Google收购。但因为没有赚钱前景,投资的回报周期过长,转手就被Google卖掉。

百度老板李彦宏说中国人乐意出卖隐私获取便利,Google就更厉害了,它不光扫描用户电邮以提供精准广告,它更直接窃取用户数据。因为涉嫌搜集用户WiFi数据,Google被FCC罚款25000美金。更不要说它被斯诺登指认,为美国情报局监控用户提供便利了。用户在Google看来,不过是为它生产数据的免费劳动力而已。主子会在乎奴隶的想法吗?

硅谷的人们都在相信她们在改变世界,不过Google改变世界的方法有点特别,它过用美国军方制造人工智能杀人机器改变世界。9也许Google已经意识到它不能不作恶吗?2018年,它悄悄删改了它们的行为准则。

长期以来,谷歌的非官方座右铭是「不作恶」 (don’t be evil)。然而,根据谷歌向其员工发布的行为准则,「不作恶」 已经结束。Wayback Machine显示,在谷歌的行为准则(Google Code of Conduct)页面,「don’t be evil」 这句话已经在四月底或五月初的某个时间点被悄悄删除。10

卖过假药,出卖过用户,给军队打造杀人AI。Google和百度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有着不同的赚钱模式。它们有着同样的目标,快速赚钱。我们需要破除神话,消灭幻想和天真。Google只是一间普通的公司,它同样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当它为自己的商业行为谱写神话的时候,也许你们也会呵呵一笑。但我会忍不住,哈哈哈哈哈哈哈大笑。

  • 作者:王小嗨

  1. 好奇心日报:曾因假药广告被罚,现在进了医疗产业,Google 这几年都做了哪些准备? https://www.qdaily.com/articles/32418.html ↩︎

  2. 茶网:谁说谷歌不帮别人卖假药?5亿美金罚款笑了 http://www.cwzg.cn/politics/201605/27881.html ↩︎

  3. 央视调查:谷歌搜狗赞助商链接虚假售药信息 http://tech.qq.com/a/20081211/000243.htm ↩︎

  4. 在硅谷,朝九晚五属于失败者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170901/silicon-valley-work-life-balance-/ ↩︎

  5. CSDN资讯:偷窥、报复、歧视,Google 为何频发性骚扰事件? https://blog.csdn.net/csdnnews/article/details/79562739 在CSDN的编者按中,公然宣称这种性别刻板印象。 ↩︎

  6. Google 摊上事:美国劳工部指控该公司歧视女性 http://www.ifanr.com/815950 ↩︎

  7. Google遭美國勞工部指控存有「嚴重」性別歧視,給女性員工較低薪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3983/department-of-labor-google-gender-pay-gap ↩︎

  8. 女Google工程师表示,她面临「频繁的性骚扰」 http://t.cj.sina.com.cn/articles/view/6432549479/17f68ea67001007rxh ↩︎

  9. Google 用 AI 帮美军方分析无人机航拍视频,员工对「助纣为虐」 怒了 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803/fKTh5h0E2zhKblJk.html ↩︎

  10. 谷歌更新行为准则,彻底删除「不作恶」 口号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448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