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对围观跳楼感到惊讶,这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甘肃女生跳楼的事件又一次刷新了国人对精神下限的认知。“社会上没好人”,这是每个父母都会教给小孩的生活常识,但是,对于一个曾经以助人为乐为荣的民族来说,围观一个生命的逝去,怂恿处于生活绝境的人自杀以获得某种怪异的乐趣,还真是不常见的。至少,笔者还从来没见到过这样的场面。
在这个魔幻的国度,自杀并不少见。笔者小学的时候,就目睹过一场自杀。一个妇女因为家庭矛盾,心碎万分决定跳河自尽。围观的人群自然是有的,但没人发笑,更没人起哄,反倒是有人打110报警,还有人递绳子给自杀的妇女,劝她上岸。那时候,没觉得挽救一个将死之人是很高尚的事情,反而觉得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行为。受过传统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笔者, 甚至觉得这些围观群众算不得好汉,居然没人舍身跳入河里救人。
20年之后,自杀更多了,围观的人群也多了,除了现场围观,拜直播业所赐,还增加了网络围观。自杀的人仍然是那些对世界感到绝望的人,他们被这个世界的残酷所压垮而轻生,这一点没变。变化的是围观的人们,他们已经从前一个时代彻底走出来,变成了新时代的人。这个时代的精神特征,正如黑格尔所说的那样:
“每个人都以自身为目的,其他一切在他看来都是虚无。”(黑格尔 《法哲学原理》)
除了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快乐,其他的一切,包括一个将死的人,都是虚无。围观人群的笑声,起哄,恰恰是时代精神的缩影。尽管围观人群非常弱智,非常无耻,但我们必须承认,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就这个层次。
这一事件之所以让人们感到愤怒,实际上是被国人道德水准自由落体般下滑的速度所震惊了。自此之前,媒体报道了许多见死不救的新闻,然而并不能博得任何眼球。因为,在当代中国人看来,见死不救没什么不对,不主动害人已是高素质公民。
这样的事情,显然是许多人都亲身见到过甚至亲历过的:
把“见死不救”作为道德标准,自然对那些破坏规则的人要予以谴责。比如,没事搞什么见义勇为,这绝对是“脑子有病”。虽然谁都知道,帮助别人的越多,这个社会就越好。但在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英雄面前,自己显得比较低端,又不肯承认,只能不顾其他,把英雄说成是精神不正常的人。这种是非不分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难道还少吗?
新闻图片就不继续贴了,读者朋友们可以自己去用“围观”,“杀人”,“强奸”等关键词去搜索一下,能找到很多案例。
当然,也不是说中国人全都这样LOW,见义勇为的人也还是有的。通过百度搜索也能找到很多见义勇为的案例。但大多数见义勇为的事件都是跳水救人,而勇斗歹徒的一般都是退伍军人。路边行人病倒,大概率不会被救,这也许是因为不敢救吧。
中学生遇到这样的事情,以后还敢救人吗?看似病弱的老人精神却很强大,她利用小孩子参与的一点同情心获利,这也是“别人都是虚无”这一精神的反映。别人的死活是虚无,别人的同情心更是不在话下。
以至于那些处于同情心而救人的人,也根本不希望得到任何回报。被人找到的第一反应,竟然是以为被讹。
我们的社会变成这副样子,当然要反思。是什么力量让这个社会变成这样呢?
生活经验本身告诉我们,精神的变化往往是物质上的变化所造成的。人人只为自己的思想,产生于人人只为自己的现实。乐于助人的集体主义精神要广泛出现,不可能脱离集体主义的经济关系。只要人人都是为了自己的生机奔波,只要人人都是原子化的个体,那么,围观自杀的事件就不会消失。
有些人说这是中国人的劣根性。其实不然。只要实行私有制,就免不了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起哄怂恿别人自杀的案件,在美国也出现过。
围观强暴的事情,也不是没有。
“一个跟我没关系的人,被另一个跟我没关系的人强暴,我为什么要出手相助呢?”—— 车上的乘客大约是这么想的吧。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想法无可厚非。如果真的因为见义勇为而受伤,医疗费还得自己出呢。美国的超级英雄们,有很多也是为了自己的儿女,才说服自己牺牲生命挽救地球。(参见《星际穿越》和《独立日》,当然,美国总统献身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所倡导的职业道德,谁让他当总统呢?)
要怎么改变这个状况呢?首先得让老人不敢也没有必要去讹人,得让人们认为自己和别人是有关系的,也就是说,得让这个社会重新恢复集体主义精神,让这个陌生人的大社会变成一个个稳定的人人熟悉的小社会,就像以前的工厂社区一样。人们社会关系的相对稳定,会使得任何违背道德的行为承受长期后果,而见义勇为则为人们所赞赏,获得长久的回报。不仅如此,人们的生活还得不那么艰难,非要骗人才能维持生活。见义勇为的代价也要小一些,比如实现了免费医疗,至少看病不用自己花钱。工作也得稳定,不会因为帮助别人受伤而失去工作。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当前的状况是改变不了的。随着接受过集体主义教育的人越来越少,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所以,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大可不必感到惊讶,更没必要斥责某个具体的个人,毕竟,人都是时代的产物,人的行为反映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如果真想谋求改变,就尝试推动社会的变革,盯着个人,骂他们吃人血馒头,既无用,还转移了斗争的大方向。
- 作者:海西